感應潔具建設企業文化勢在必行
感應潔具行業的進入門檻較低,導致很多具備一定資本的人都涌進感應潔具行業,以賺快錢。感應潔具行業的快速發展,從另一方面也導致了對資源、能源的需求量的急速增長,在這個過程當中也就產生了很多破壞環境、浪費資源的情況。
一些感應潔具企業生產工作空間狹小,員工工作安全沒有保障,生產環境惡劣;而在感應潔具原料的開采過程中不注意環境保護造成極大的資源浪費與環境破壞等,這實在是不負責任的表現。這樣的企業,也沒有企業文化可言。
企業要發展,但是沒有理由要其他人為企業在發展過程當中,因為某些人為錯誤,而導致在使用上威脅到人的生命安全的問題負責。沒有一個人有義務要為他人的錯誤而負責。
前不久,山東某市民因喝到變質的蒙牛特侖蘇而腹瀉不止。事后據說經過雙方協商,蒙牛向這位市民賠兩箱特侖蘇牛奶了事。對于此番協商,筆者只當是笑話。而網上有評論說,一瓶喝不死,兩箱總喝的死吧!如今,食品安全問題越來越突出,牛奶、大米、蘋果、金針菇,甚至藥品都出現了問題。坊間有戲言稱,在中國生活,是一盤大賭局,看誰運氣比較好,活的時間比較長一點。
對于這些事件,有人認為這是政府部門監管不力,執法不嚴,執行過程有疏漏;也有人認為這是人心出現了問題,唯利是圖,道德敗壞,在利益面前無所不用其極。這些意見都點出了問題的核心所在。而在今年的上海廚衛展期間,其中有一位工作人員說到,中國企業為什么出現了那么多的問題,因為中國企業與外國企業之間的企業文化不一樣。
企業是一種盈利性經濟組織,而企業文化則是依附于企業,并為企業創造更大價值的文化現象。上世紀80年代初,美國哈佛大學教育研究院的教授泰倫斯·迪爾和麥肯錫咨詢公司顧問艾倫·肯尼迪在長期的企業管理研究中積累了豐富的資料,寫成了《企業文化——企業生存的習俗和禮儀》一書,后被評為上世紀80年代最有影響的10本管理學專著之一,成為論述企業文化的經典之作。當中以豐富的實例指出:杰出而成功的企業都有強有力的企業文化,即為全體員工共同遵守,但往往是自然約定俗成的而非書面的行為規范;并有各種各樣用來宣傳、強化這些價值觀念的儀式和習俗。
迪爾跟肯尼迪把企業文化概括為五個方面:企業環境、價值觀、英雄人物、文化儀式和文化網絡。其中價值觀是企業文化的核心,指企業內成員對某個事件或某種行為好與壞、善與惡、正確與錯誤、是否值得仿效的一致認識。應當說,企業在其經濟行為當中所做出的種種決定都取決于企業的價值觀念,企業員工的工作環境,企業員工的生命安全保障,產品的好壞,企業對產品安全事故所負的責任等,都關涉到價值觀問題。
一個企業所涉及的,不僅僅是商品的生產及其流通、營銷,還涉及到社會責任;不僅是單個企業本身,還涉及到其他社會層面。產品一旦流入市場,就會在各個社會階層、各種人群當中流通。如果產品發生問題,甚至牽涉到人的生命安全,那企業就不僅僅只是個單純的經濟盈利組織,這時候企業甚于一種社會責任機構。
所以辦企業,除了贏取經濟利益,還有一份社會責任。而這份責任是否強烈,或者說企業是否意識到這份責任并且能夠勇敢地去承擔,就取決于企業文化的塑造、培養。
只有塑造、培養出濃厚的、良好的企業文化,企業才會對產品品質更負責,才會懂得遏止經濟交易過程中的一些不良行為,才會盡可能減少因為追逐短期的經濟利益而冒險,遏制進口或出售對人的生命安全具有威脅的產品,使企業更健康地發展,也懂得承當相應的社會責任。企業文化建設不好,甚至沒有建設,企業人眼中只有經濟利益的話,對產品使用的安全性、對員工生命的保障,也就不那么負責任,如此一來,日常用品的使用就真真正正是一場賭局。而這場賭局,沒有贏家,而普通消費者是最大的輸家,因為他們原本就不打算參與進來,卻要為這場賭局付出重大的代價,為企業的錯誤負上了責任。
福州感應潔具企業,不僅在產業規模上,連企業文化的建設上,在國內各大產區中都是首屈一指的。不僅把展廳跟營銷中心建設得美輪美奐,而且還不斷對開展各式各樣的企業活動、獎勵政策,豐富員工的日常生活。連生產車間的工作環境,就算是外國企業人員前來參觀,都說做得很好。一些企業甚至做到了清潔生產,生產車間的地面光潔亮麗,員工生產安全性特別高,體現出對員工的關愛,對員工的生命安全負責任,也是對消費者負責任。對消費者來說,這些企業更具吸引力,使用它們的產品也更放心。而這些企業應當是全國陶瓷行業的榜樣,相信這樣的企業才會持續、良好地發展,取得更大的經濟效益。
希望感應潔具企業能夠保持并不斷發展這樣負責任的企業文化,把感應潔具建設成更具人性、更具魅力的產業。